科技创新 诚信立足

kaiyun官方网站入口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kaiyun官方网站入口

蕲春“古陶都”渴求重生

更新日期: 2024-04-03 来源:kaiyun官方网站入口


  本报蕲春讯(记者王刚 实习生赵晓芳 孟秀莹 通讯员张文斌)我国瓷都——景德镇我们并不生疏,却未必知道我省蕲春县也有一座存世642年的“古陶都”——管窑镇。昨日,记者走入该镇采访,了解到该镇的前史片段与开展新愿望。

  “明朝时就有‘窑州’之称,管窑镇也因此而得名。” 管窑镇负责人说,该镇陶业出产前史可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(1369年),至今已有642年前史。

  据悉,管窑镇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期留下来的李家窑、管家窑和卢家窑等3座古陶窑遗址。其间,李家窑经后期历代改扩建,至今仍可运用。从明清开端,该镇一向是我省闻名的日用陶、工艺陶产区之一。

  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泡菜坛子、油壶、烤火盆、砂吊子等都卖到了东北。”从前的管窑镇很兴旺,因为产销两旺,1987年该镇获湖北省“陶瓷之乡”称谓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管窑镇有350多个种类陶制品先后面世,曾多次获全国、全省立异规划和质量奖,产品热销6个国家和国内16个省市。

  “在管窑,你找不到两件完全相同的陶器。”昨日,该镇54岁制陶师陈明放说。据介绍,管窑镇的手艺制陶,从选土、和泥,上釉到烧制,全凭演员常年堆集下来的经历和手感。

  “我家祖上十几代都是从事制陶手艺。”昨日,管窑镇62岁的制陶师赵立民,一边忙着用双手揉捏胎土制造四方瓦,一边向记者叙述着现在的生活状况。

  赵立民说,1961年他12岁时便开端跟着父亲、祖父学习制陶。从最开端的练泥、拉坯等简略工艺,到后来的施釉、烧窑等杂乱程序,赵立民就这样跟泥巴和窑火打了一辈子交道。

  据了解,赵立民曾经一向都是在管窑镇李窑陶器厂担任陶艺师。上世纪90年代开端,因为现代化制陶业的冲击,传统手艺制陶业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。2000年,陶器厂关门歇业。

  尔后至今,赵立民只得靠仅有的制陶手艺,在陶器厂本来的厂房内做起四方瓦卖钱,现在每年收入万余元。

  “我的3个儿子和1个女儿,都嫌制陶不挣钱一向是在外地打工。”赵立民说。54岁的李窑陶器厂原厂长王享发说,他们厂曾经有200余名工人,现在仍在家像赵立民这样手艺制陶营生的工匠只要30余人,大部分都是在外另谋活路。

  管窑镇负责人说,该镇现在仅稀有家小规划的制陶厂,其他的都是制陶小作坊,出产着泡菜坛子、油壶、烤火盆、四方瓦等,根本都是自产自销式的“小打小闹”。

  让人忧虑的是,现在,该镇从事传统制陶工艺的匠师不到300人,不少匠师年事已高,年轻一代也根本都未从事制陶这一行。“如不及时抢救,600多年的民间传统工艺将毁于一旦。”

  鉴于管窑镇手艺制陶业面对的局势,蕲春县及管窑镇方面此前已采纳多项办法——

  在管窑镇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建立“管窑陶器工艺样品陈列室”,保藏明代以来的手艺制陶器物200余件;投入30余万元对制陶厂进行技能技改,除保存部分手艺拉坯技能外,其他变手艺拉坯为机械压坯、铁坯、注浆成形,变人工挑泥、脚踩泥、手艺刮泥为机械制泥和球磨机操作等。

  “眼下一向在尽力做的工作,就期望经过招商引资,全力开发古陶窑遗址的旅行文明价值,并探究规划化的现代制陶业开展。”该镇负责人说。

  图为蕲春县管窑镇上现存的古法制陶的窑厂制陶师正在制造陶器。记者 彭年 摄

联系我们

Tel : 13605208018
Fax :0516-85758076
手机 : 13605208018 陈来如